2月22日,農歷正月十五,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年味中,但是錫市場卻迎來了一波劇烈的漲勢。當天下午上海期貨交易所1605主力合約直逼漲停價位,令市場愕然。然而,漲勢并未就此停住,上海夜盤持續白天的漲勢,再次接近漲停板,而且成交活躍,2月23日、24日的交易量連續兩天超過了5萬手,是上期所錫期貨品種上市以來的最高成交量。同時,盤中價格創下了106300元/噸的6個月高點。
春節前,國內市場就已經經歷了一波上漲行情。1月20日,國內9家生產企業發表聯合減產聲明,成為了國內外價格迅速上漲的導火索。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價格由13000美元的低點快速反彈至15500美元之上,國內價格也很快從94000元左右的膠著狀態轉向強勢上漲,期貨價格在春節前上漲至10萬元左右,現貨價格最高達到了10.6萬元左右。
當然,價格的暴漲必定伴隨著投資炒作的因素,但是積蓄已久的供應短缺和整個商品市場階段性的好轉也為錫價提供了強勁的支撐。2015年幾乎整年的下跌趨勢,使得國內礦山、冶煉廠普遍減產,尤其是11月份國內價格跌至8萬元左右的水平之后,很多礦山直接停產,這導致了國內產量的普遍下降。另外,11月份國內外的巨大價差,促使出口大幅增加,國內供應逐步由過剩進入短缺狀態。根據了解,2015年國內精錫產量同比減幅超過13000噸。1月底,冶煉廠減產計劃的宣布,自然加劇了市場對于供應緊張的預期,之后關于國儲收儲的傳聞使得價格在高位得到進一步穩固。
然而,近日價格的暴漲,又讓人們重新思考供應的問題。一方面價格漲得轟轟烈烈,一方面生產企業卻戰戰兢兢,現貨銷售和原料購進都很謹慎。大家都在擔心價格的上漲是不是會導致前期停產的礦山重新恢復生產,而需求究竟怎樣又還未見到端倪!
供應方面來看,我們仍然在兩個極端之中。緬甸的產量似乎一再突破人們的猜想。根據海關數據,1月份中國從緬甸進口的錫礦高達7.2萬噸,金屬量保守估計也接近9000噸左右,幾乎相當于國內的全部礦山產量,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當然,1月份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前幾個月累計的庫存,并不完全代表緬甸的實際產量。但是,未來幾個月正值緬甸旱季,供應應該仍會保持較高的水平。
另一方面,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礦山產量都在下降。印尼年初遭遇洪水災害,同時該國的出口法規還在進一步趨向嚴格,近期又傳出國內一家大型冶煉廠關停的消息。世界其他地區,例如非洲、南美等地區也因為價格和資源品位的下降而處于減產之中。國內礦山產量目前還難以快速增加,湖南地區絕大部分礦山仍處于停產狀態,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產量是因為環保和礦山事故停產的,短期內不會復產。其他地區大多數停產或減產的礦山也可能還需要更高的價格以促進產量的增加。
綜合來看,緬甸產量的增加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世界其他地方的減產。但是,總體產量的增減還是取決于價格水平,國內礦山在11萬以上逐步復產或增產的可能性比較大。
另外,國際市場供應緊張的局勢有可能促使外盤價格漲得更高。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庫存在過去兩個月下降了2000多噸,2月24日已經降至3850噸的8年低點。如此低的庫存,加上海外市場現貨緊張,極易引起逼倉行為的發生。
從理論上講,本輪價格的上漲存在較大的壓力,供應的恢復和市場信心可能很容易對價格造成打壓。但是,市場的瘋狂有時候
往往是超乎理智的!
猴年開年,錫市充滿奇異的一年已經拉開序幕
(關鍵字: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