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正在幫助礦企削減成本,以度過近20年來大宗商品面臨的最寒冷冬天,這對于那些本可能會破產的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對于產能嚴重過剩的整個行業來說卻不太好。
煤炭和鋅等大宗商品價格已較幾年前創下的紀錄高位最多下跌80%,這部分是因數年來全球最大原材料消費國--中國經濟成長放緩,而目前尚未顯示出經濟減速緩和的跡象。
全球資源企業通過采用新技術,已經消化了營收下降的影響。新技術可以實時追蹤運營情況,幫助縮短停工時間,節約燃料,增強安全性并提高產能。
據澳洲政府的數據,盡管大宗商品價格崩跌,但該國礦企最近一財年的獲利僅較2012年下降20%。
這意味著礦企已經具備更強的韌性,從而令供應過剩的持續時間更長,并使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承受下行壓力。
這與該行業內普遍努力削減資本支出的趨勢相悖。
盡管資本支出預算下降,但尤其是金礦業者增加科技投資,因以澳元或加元等黃金生產國貨幣計價的黃金,較其他大宗商品的走勢要穩健得多。
(關鍵字:新技術 礦企 鋅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