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報道:6月29日,芝商所(CME)推出了一份全新的實物交割的鋅期貨合約,擴張亞洲市場。目前,全球市場已經有幾個很成熟的鋅期貨合約,并很好地反映了區域性鋅市場的特點,如LME、上期所(SHFE)的鋅期貨合約。對比之下,因區域差異、合約設計各有特點,CME和SHFE鋅期貨合約具有各自的優勢。由于鋅與其他工業金屬相關性較低,且鋅在近幾年受到大量資金青睞因而波動率大幅增加。
下半年鋅行情展望
近期而言,市場關注點在美國加息預期以及我國經濟前景預期,整體來說略顯悲觀。不過,除中國市場外,全球從鋅精礦到精煉鋅的供不應求格局仍然存在。因而中國的供需平衡仍是主導全球市場的關鍵。前瞻看,2015年下半年,在國內鋅精礦維持上半年高進口,而精煉鋅維持較高開工水平的情況下,國內供應端增長仍將持續,但考慮到上半年已經處于較高開工率及下半年新項目有限,因此,供應量總體變化不大。但與此同時,需求端在1—6月恢復不足,或者遠低于預期,且預期繼續悲觀。盡管基建已成為拉動需求的主調,但下半年房地產行業難以出現較為明顯的改觀,因而,鋅價繼續反彈的空間不大,維持偏弱振蕩可能性較大。
跨市場套期保值可行
針對套保企業不同類型的風險敞口,套期保值主要可以分為買入套保、賣出套保和中間貿易環節套保需求。對上游礦山企業而言,生產成本相對固定,面臨較大的銷售敞口,尤其是在鋅價下行的預期下,可以通過賣出套保提前鎖定企業利潤;而對以精煉鋅為原料的下游加工企業而言,面臨較大的原料采購端風險,為了防止鋅價上漲而遭受損失,可以利用鋅期貨,通過買入套期保值鎖定未來買入價格,在鋅價上漲過程中穩定企業利潤;而對于貿易商等,面臨雙向敞口,可以通過上下游兩頭套保,鎖定利潤。
雖說不同地區期貨市場反映的需求略有差異,但由于不同期貨市場交割標的物的品質相近甚至相同,給跨市場套保提供了便利的基礎。例如SHFE在設計鋅期貨合約時,就將交割標的設計為與LME相同的鋅。而CME鋅和LME鋅期貨合約一樣,交易單位每手為25噸,在交易和交割規則方面很容易吸引投資者。并且,在貿易流程上,鋅的進出口不存在限制因素,精煉鋅進出口量對貿易條件有著非常高的敏感度,使得進出口量的突然變化會迅速引發國內外供需平衡狀態的轉變,從而強迫被扭曲的價格回到正常范圍之內,使得不同地區鋅價走勢趨同,跨市場套期保值具備可行性。
跨市場套保的注意點
在實際跨市場套保時,除了注意交易信號的選擇與執行外,還應對以下方面加以重視。
一是SHFE與CME兩個市場的交易時間并不完全同步,并且CME并無停板制度,所以有可能造成跨市場套保的頭寸風險在某些時刻過大。并且,從合約單位上來看,SHFE鋅合約為5噸/手,而CME鋅合約為25噸,這意味著利用SHFE鋅期貨套期保值更為精確。中國期貨市場實行漲跌停板制度和固定保證金制度,相較于國際市場上的無漲跌停板制度和利用SPAN系統確定保證金來說,風控制度更嚴格,資金使用效率較低,變相增加企業的套保成本。
二是防范匯率風險。由于參與套保的資金量一般較大,所以應著重考慮換匯風險,可以通過在外匯市場上買入相應的匯率期貨或期權來鎖定匯率。由于美元現在處于升值趨勢中,對于出口貿易較為有利,在套保過程中應考慮匯率風險因素。
(關鍵字:鋅 鋅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