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一季度增速降至2009年以來最慢水平,數據出爐后,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延續跌勢,徘徊于三周低點附近。高盛日前發出悲觀言論,稱銅后市將大跌。
市場越發擔心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的金屬需求將下降;中國占全球銅需求的45%左右。
LME期銅連跌兩天后周三(4月15日)一度下跌0.4%,周二該合約收在3月19日以來最低。
周三亞市早盤,LME 3個月期銅下跌0.2%,報每噸5,935美元。COMEX七月期銅下跌0.3%,報每磅2.6935美元。
LME期銅價格1月底曾挫跌至每噸5,339.50美元的五年半低點,但此后已有回升。
銅被廣泛地應用于電氣、輕工、機械制造、建筑工業、國防工業等領域。銅需求通常被視為直接反映了廣泛的經濟活動,一旦實體經濟有起伏,銅價都容易受到影響,因此銅有時被投資者稱為“銅博士”。
經濟增速降至09年以來最慢 中國銅需求恐進一步降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符合彭博調查經濟學家所得預估中值,也與政府設定的全年增長目標相符。
在遏制債務風險、腐敗和污染的同時,面對保障就業和收入的需要,中國領導人已暗示會容忍經濟增速低于本世紀最初10年平均近10%的水平。
為預防經濟硬著陸,自去年11月以來,決策者已采取了松綁住宅限購規定、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兩次降息等措施。
數據并顯示,中國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低于分析師增長6.9%的預估中值以及今年頭兩個月6.8%的增幅。
巴克萊(Barclays Bank預計,中國今年的銅需求增幅將放緩至4%,不再像繁榮時期那樣能實現兩位數的百分比增幅。
中國每年的銅消費量占全球銅產量的近一半。從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里,中國的經濟繁榮推動銅價上漲四倍,但眼下中國正在努力應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局面。
銅市供應過剩狀況料加重 令銅價承壓
湯森路透旗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分析師周二在一份報告中稱,今年銅需求疲軟加上礦業產出增加,將導致供應過剩加劇,進而打壓價格。
GFMS在2015年銅市調查中表示,新礦增加產能將助推今年全球銅礦產出增長逾3%,2014年為增長1.5%。
該機構稱:“由于需求增長令人失望且供應增加,未來幾個月市場供應過剩狀況或將越來越明顯。”
GFMS稱,銅礦產出上升將導致2015年全球供應過剩增至39.9萬噸,去年為過剩31.6萬噸。
該機構預計,LME三個月期銅今年均價為每噸5,975美元,較2014年下跌12%。
GFMS稱:“銅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空間,我們預計要到2015年下半年價格才會有明顯回升。”
行業高管周二稱,雖然最近業內大幅削減成本并推遲項目,導致新產能減少了逾100萬噸,但銅市短期內仍無法改變價格疲軟與供應過剩的局面。
在CRU銅業大會上,行業高管所描繪的前景,為多年來最黯淡的展望之一。
銅價已自1月低點回升至每噸6,000美元附近,但據估算,第一季度末銅供應約過剩160,000噸,銅市因此依然不振。銅價1月時曾于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5,500美元下方。
由于信貸收緊,以及冰箱和空調的購買減少,作為最大的銅消費國,中國第一季度的銅需求僅上升0.7%。
基本金屬咨詢機構CRU預計,銅價在2017年之前都不會再次試探2013年每噸大約7,000美元的價位,而且在2018年之前產能削減的影響都不會顯現。到2018年,銅市場將再度出現供應短缺,缺口在30萬噸。
CRU預計,今年銅市場供需平衡,明年將過剩25萬噸。
高盛料銅價將大跌
中國最近幾周的銅購買水平甚至連本周在智利聚首討論銅長期前景的礦業高管們也感到不安。
傳統上,中國會在春節假日后加速購買銅。但據自由港邁克默倫股份有限公司的營銷及銷售高級副總裁Javier Targhetta和Aurubis AG的首席執行官Bernd Drouven稱,今年情況并非這樣。
雖然自由港邁克默倫、Aurubis以及Antofagasta Plc預計,受新基建項目推動以及采購方期望利用銅價下跌的形勢,銅需求最終會上升,但是本周在圣地亞哥參加全球銅業會議的部分銀行家、交易員和分析師卻對此并不完全認同。
銅價在過去六個月里下跌近10%,至每噸6,000美元左右,高盛(Goldman Sachs)預計今年年底前會更大幅下跌至至少5,200美元。
高盛分析師Max Layton周一在全球銅業會議上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一年對銅價無法看漲。
他表示,銅價下探4,500美元的可能性比升至6,500美元水平的可能性更大;中國的銅需求可能已見頂,至少在一段時間里是這樣的。
(關鍵字:銅 LME期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