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的錫、鎳期貨終于3月27日掛牌上市交易,上海期貨交易所有色板塊交易品種進一步增加,由原來銅、鋁、鋅、鉛四種金屬擴充至銅、鋁、鋅、鉛、錫、鎳六種金屬。錫、鎳新品種的上市不僅豐富了實體企業的套期保值工具,更為上期所下一步推出可交易有色金屬指數,豐富國內期貨產品指數奠定了基礎。
根據上期所安排,鎳、錫上市首日基準價分別為102070元/噸、120190元/噸,鎳期貨合約上市交易保證金收取比例暫定為合約價值的7%,漲跌停板幅度暫定為5%;錫期貨合約上市交易保證金收取比例暫定為合約價值的5%,漲跌停板幅度暫定為4%。掛盤當日漲跌停板幅度暫定為漲跌停板幅度的2倍(即鎳不超過掛盤基準價的±10%,錫不超過掛盤基準價的±8%)。
作為中國“四大戰略資源”之一,錫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食品、醫藥等多個行業,主要消費領域集中在錫焊料、鍍錫板(馬口鐵)、錫化工等。中國錫的生產高度集中在云南個舊和廣西,生產企業主要是錫業股份和廣西柳州華錫集團兩家獨大。
據有關統計,目前全球錫礦的基礎儲量為470萬噸,中國占比最大(32%)。2014 年全球精錫的產量和消費分別在38.7萬噸和37.9萬噸,近三年均呈現供需過剩。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精錫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精錫的自給供應不足,需要依賴進口,主要來源國是印尼、馬來西亞等。2011年至今,中國精錫供需基本實現均衡,2014年略有小幅過剩。
數據顯示,錫價歷史波動劇烈,2011年5月觸頂之后,近幾年持續走低,2014年國內外錫價跌幅均超10%。影響錫價的主要因素在宏觀經濟環境、供需面、印尼進出口政策等等。
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文翔表示,長期以來,由于國內錫期貨的缺位,使得國內錫生產、流通與消費企業在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時缺乏有效的避險工具。上海期貨交易所此次推出錫期貨品種,對優化錫的價格形成機制有很大的幫助,中國企業在國際錫市場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錫期貨的推出,在增強上下游企業對價格波動風險的控制能力同時,還可以為生產商、貿易商提供更為多元的成交方式及價格參照,從而促進錫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市場供求的平衡。
有分析人士認為,多年以來,我國錫消費增長迅速,但中國錫現貨市場的價格與國際錫現貨市場的價格一直存在較大的差異。錫期貨的上市,將促進國內錫價與國際錫價逐步增強相互影響,促進進出口貿易流通,推動國內錫市場的全球化進程,從而促使我國具有與作為全球最大錫生產國和消費國地位相匹配的市場影響力。
日前,錫業股份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已經獲得股東大會高票通過,若重組整體步伐有序推進實施,錫業股份將奠定不可撼動的“錫銦”雙龍頭的行業地位,而如今錫期貨的掛牌也將有利于提高錫業在錫的國際定價話語權,對未來錫價的提振舉足輕重。
(關鍵字:貨錫 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