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邳州傳來好消息,當地的再生鉛回收利用項目能大幅提高再生鉛循環利用,通過技術手段,1塊廢棄鉛酸電池的綜合利用率可達99%。
電動自行車因環保、方便、性價比高而成為許多人青睞的出行工具,但其廢舊電池造成的污染公眾鮮有知情的。統計顯示,北京市300萬輛電動自行車里,大部分配備的是鉛酸電池。但回收后舊電池的流向,始終面臨著一條無法統一處置的“不歸路”。小作坊回收后熔化得到鉛酸電池中的鉛,而酸液卻被偷偷倒掉,污染土壤及水源。
日前,江蘇省邳州市傳來好消息,通過技術手段,1塊廢棄鉛酸電池的綜合利用率可達99%。
簡單拆解 小販亂倒酸液污染土壤
在一個回收電池的QQ群里,有人在回答新成員提問時透露:“一組廢鉛酸電池,一般重量為35斤左右,如果按照4元一斤的價格收購,值140元。”隨后,他補充了一句:“要扣廢液。”
扣廢液,意思是電池里沒有酸液或其他多余的水分。業內人士透露,在廢鉛酸電池回收行業里,“帶液不帶液”是被頻繁提起的行業術語,“液體就是指鉛酸電池里的酸液,很多回收廢電池的人,只收購不帶液的廢鉛酸電池。”由于廢鉛酸電池里的酸液附加值不大,對很多小商小販來說沒有利用價值,所以在進行回收時,倒掉酸液是小商販們普遍采取的措施。“倒下水道,或者直接倒土壤里,無論哪一種,都對環境有影響。”
業內人士透露,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自行車之后,一旦遇到維修、后期保養、更換電池等問題,當初購買電動自行車的專賣店往往會成為消費者進行維護或維修的首選。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廢鉛酸電池留存在了電動自行車專賣店里。
一家電動自行車門店銷售人員表示,并不是所有回收后的廢舊電池都要返回廠家,每個月都會有人定期來店里收購電池。“除了廠家外,會有很多人主動聯系我們要電池。我們店里得有60%的舊電池都沒有返回原廠。”
業內人士介紹,門店留存的廢鉛酸電池達到一定數量之后,有一些店主會把廢電池返回原廠,但更多的一些店家會直接出售給回收電池的個人,“也就是我們說的小商小販,他們走街串巷去這些店里收電池,現場交易,然后再把收到的電池以更高的價格賣給上一級、規模大一些的游商或販子。”
這種回收模式,普遍存在于北京廢鉛酸電池回收市場上。“而從嚴格意義來講,不管是這些門店還是個人,都不具有相關的儲存和回收資質,屬于非法。”
從技術層面而言,鉛酸電池屬于危險廢物。業內人士表示,行業內部曾經有過相關調查,2013年北京的電動自行車專賣店數量保守估計約2000家至3000家,全年接收的廢鉛酸電池量約在2萬噸,“按照店面規模來估算,大點的店一年大概有30噸至50噸,中型店約20噸,小型店每年也不低于10噸。”
回收無序 農村支口鍋就敢開干
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公布的49大類危險廢品之中,鉛酸蓄電池榜上有名。
業內人士稱,正規的渠道應該是先在北京市環保局進行危險廢物產廢登記,只有進行這個登記之后,正規的回收公司才能對他們提供的廢鉛酸電池進行回收,在轉移過程中還需要有危險廢物轉移聯單,這樣的渠道和流程才是合法的和正規的。目前,北京僅有一家具備相關資質的回收單位。“只有這一家是有資質、合法的渠道。電動自行車專賣店基本沒有在環保部門進行危險廢物的產廢申報,那些小販和游商們就更不用說了。”
有調查顯示,我國廢鉛資源的主要回收渠道中,汽車維修和4S店占5%,蓄電池制造商占8%,再生鉛廠及再生鉛專業回收點占9%,蓄電池零售商憑借以舊換新的優勢占據了18%,而個體私營者掌握了60%的回收渠道。
“小商小販是這些個體回收者的外在表現,他們回收了之后,絕大部分通過小作坊提煉,將其中的鉛留下,而從中獲利。”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關于電動自行車廢鉛酸電池回收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行為以及由此導致的對環境的破壞,屢屢成為被討論的焦點。
“鉛的熔點低,在農村支口鍋就可以干,鄉間這樣的小作坊很多。”對于酸液,小作坊通行的做法是直接傾倒到河流、土壤里。“除了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小作坊對廢鉛酸電池進行的人工拆解,在操作過程中對環境、對操作者本身也有著嚴重的危害。而根據我國相關規定,廢鉛酸電池的回收要求之一是整只回收。”
利用率達99% 再生鉛循環利用獲新生
日前,從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傳來好消息,江蘇省邳州市一環保企業起草的國家標準:《蓄電池板柵用鉛銻合金錠》獲2014年度“全國有色金屬標委會技術標準優秀獎”二等獎。
據悉,該公司的再生鉛回收利用項目,是該市唯一通過驗收的“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也是江蘇省唯一的再生鉛循環經濟標準化項目,是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通過技術手段,1塊廢棄鉛酸電池的綜合利用率可達99%。
(關鍵字:再生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