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報道: 上期所鎳、錫期貨合約征求意見稿昨日出爐(相關規則修改詳見8版),這意味著鎳、錫期貨距離上市更近一步,未來國內有色金屬行業期貨品種將更加完善。
在標準合約設計方面,鎳、錫期貨均為1噸/手,最小變動價位都為10元/噸,每日最大波動限制為±4%,合約最低保證金為5%,均采用實物交割方式,交割標準品分別為1號鎳和1號錫。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征求意見稿中鎳、錫期貨的交易單位都是1噸/手,低于銅、鋁、鉛、鋅期貨。參照19日上海地區1號鎳現貨均價108300元/噸,1號錫現貨均價127000元/噸,保證金以8%計,8600多元就可交易一手鎳,萬元出頭即可交做一手錫。
“無論從合約單位,還是從標準交割品級等細節設計來看,鎳、錫期貨都很接‘地氣’。”中信期貨副總經理景川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兩個品種都是1噸/手,投資者參與門檻適中,有利于提升鎳、錫品種的市場流動性,也有利于產業鏈實體企業參與。
據了解,此次合約征求意見稿中,鎳和錫的最小交割單位分別為6噸和2噸。對此,景川表示,這樣的安排符合現貨市場的交易習慣,有助于提升產業鏈企業的保值效率。同時,考慮到目前LME市場中鎳、錫的標準交易單位分別為6噸/手和5噸/手,這兩個品種最小交割單位的設置也有利于與國際市場接軌。
“對于鎳、錫兩個品種,國內企業的保值、套利需求一直比較旺盛,希望能盡早推出交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某國際貿易企業有色金屬部門負責人表示,鎳、錫屬于單體價值比較大的品種,標準交易單位的降低,會給企業保值等操作帶來更大便利性。“對這兩個期貨品種,我們是很期待的。”該人士稱。
在經歷過2014年國內外鎳價大漲大跌之后,國內市場對于鎳期貨的推出更是翹首以待。上海鼎仕經貿公司總經理張雷告訴記者,去年那一波鎳價的暴漲暴跌讓國內企業吃了不少苦頭。更令人心痛的是價格波動風險無處對沖,少部分企業到LME對沖,還有一部分企業在國內電子盤對沖,更多的企業則是被動承受市場波動風險。“未來國內有了鎳期貨,對沖的渠道方便快捷,企業參與度應該會不錯。”張雷說。
未來隨著鎳、錫期貨的上市,加上已有的銅、鋁、鉛、鋅期貨,國內有色金屬行業將實現風險對沖品種全覆蓋。景川表示,鎳、錫期貨推出后將給有色金屬企業帶來更完整的對沖保值鏈條。同時,他還認為,鎳、錫期貨上市補齊了有色金屬期貨產品序列,對上期所近年來著力推進的有色金屬指數也是很大的完善,后續與此指數掛鉤的ETF等衍生品的推出,將進一步滿足有色金屬產業鏈各類企業的風險對沖需求。
(關鍵字:鎳 錫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