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了80年代中期銅礦民采的熱潮后,如今銅礦開采和冶煉逐漸向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環境友好型規模化發展。
2012年7月2日,四川省什邡市當地部分群眾因擔心宏達鉬銅多金屬資源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引發當地環境問題而到市委、市政府聚集,并最終演變成群體性事件。雖然在事件發生后,政府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但此事件顯示出中國經濟發展在保護自然環境中遇到的瓶頸。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環境利國利民,其工作任重而道遠,國務院已采取多種措施推進礦業開采、尾礦處理、冶煉等方面的生態環境保護。
早在2011年3月30日,國務院討論通過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提出了五項措施對該地區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青藏高原被大山環繞,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中國地質調查局對該地區歷經十多年的調研結果顯示,整個青藏高原礦產資源總量可達銅8000萬噸,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銅資源儲備基地。但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極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同時長江、黃河、怒江、雅魯藏布江等大江大河均發源于此,盲目開發將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態環境損失。國務院對該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表明了國家對待保護環境的態度,也提醒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少量、盡量不要對環境造成破壞。國內礦山、冶煉企業在政府的主導下采用節能環保的措施。
礦山間的兼并逐步展開。礦開采到后期,品位將出現下降;而小型礦山缺乏足夠的資金引入環境污染小、工作效率高的機器設備,這就需要具有先進開采和冶煉能力的企業介入。8月20日,湖南省省長批示加大整頓礦產資源的開發秩序,有色金屬逐步集中到大型具有優勢企業的手中,魯塘銅礦區的礦業秩序不僅逐步得到治理,礦區的環境也得到改善。同時,國內大型銅礦冶煉企業,諸如銅陵有色、大冶有色等都在擴大自有資源,控制周邊銅礦資源,一方面是自身的戰略性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減少當地環境的污染。眾所周知,銅礦從開采到最后的磨浮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其間為銅精粉的起泡和捕收需要加入適量的醇類和烴類原料,這些都是致癌物質,大型礦水循環系統較為完備,幾乎不外流,自然環境和居民健康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尾礦處理技術得到有效提高。烏山銅鉬礦是打造綠色礦山的典范,其尾礦膏體處理工業已經被國家安監總局列為推廣技術。膏體處理工藝使得大部分的水資源能夠回收再利用,提高了尾礦安全環保等級,創造了世界之最。同時,礦區復墾也在大寶山等礦區逐漸開展。
(關鍵詞:銅礦 銅礦開采 環境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