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GB/T 46256 -2025《生物基材料與制品 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標識要求》已于2025年8月29日發布,將于2026年3月1日實施,標準由全國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380)提出并歸口。
該標準由北京工商大學、重慶市聯發塑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豐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元素惠通新材料(揚州)有限公司、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揚州惠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家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崇熙環?萍加邢薰、富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學、安徽華馳環?萍加邢薰、北京豐德蘭志包裝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惠通北工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光華偉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綠禾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發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萬達杰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彤程化學(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微構工場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永華晴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珠海金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河南龍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普立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化學東華天業新材料有限公司、金暉兆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弘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藍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道恩聚酯新材料有限公司甘肅莫高聚和環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華峰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湖北宜化降解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恒鑫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軒品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虹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營口正大實業有限公司、中船鵬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正旺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惠州俊兒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中江泰阿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江蘇泰阿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張家港市飛航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先進生物材料與過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優富環?萍加邢薰尽不站G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漳州綠塑新材料有限公司、漳州杰安塑料有限公司、珠海市易科德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漢梵承新材料有限公司、蚌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湖北創想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創想生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元素驅動(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輕工業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江蘇新瑞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隨著生物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生物基材料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全球生物基材料產能已達3500萬噸以上。我國的生物基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應用領域逐漸增加,技術進步不斷加快,產品不斷豐富,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在一些地區已初步形成產業聚集區。生物基材料處在從科研開發走向產業化規模應用關鍵時期,產品標準、檢測評價方法、標識溯源體系等缺失,難以滿足行業快速增長需要。
202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明確了突破非糧生物質高效利用關鍵技術,推進技術放大和應用示范,引導基于大宗農作物秸稈及剩余物等非糧生物質的生物基材料產業加快創新發展。《加快非糧生物基材料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文中,明確了構建生物基材料的標識和溯源體系。以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開展生物基材料的碳足跡評價,明確其合理應用場景與降解環境行為、碳減排效果等,推動建立生物基材料評價標識體系、標簽制度和數據庫。
GB/T 46256 -2025《生物基材料與制品 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標識要求》國家標準規定了生物基材料與制品的生物基含量及其生物基含量溯源標識要求。從生物基含量定義、溯源標識規范到國際體系參考,全方位為生物基材料與制品建立 “身份認證” 體系,將有力推動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為企業生產、市場監管和消費者選擇提供清晰依據。
1.標準核心范圍:覆蓋全品類生物基產品
該標準適用范圍廣泛,涵蓋各類生物基材料(如聚乳酸、聚羥基丁酸酯等樹脂)及由其制成的各類制品(如一次性餐飲具、包裝薄膜、3D 打印耗材等),無論單一組分、多組分混合物,還是含添加劑的產品,均需遵循本標準的含量計算與標識要求,實現全產業鏈覆蓋。
2.關鍵術語明確:生物基含量有了 “官方定義”
標準首次清晰界定 “生物基含量” 概念:指樣品總有機碳中生物基碳的含量,以 “每單位質量樣品有機碳放射性活度與相同單位質量現代碳參比材料有機碳放射性活度比值的百分數” 表示。這一定義與國際測試方法接軌,為后續含量檢測提供統一理論依據。
3.溯源標識規范:文字 + 圖形,信息要 “全且清”
為讓消費者、采購方快速識別生物基屬性,標準對溯源標識提出明確要求,分為文字標識和圖形標識兩類,且需滿足 “清晰可見、不易磨損、不損害產品性能” 原則。
①文字標識 4 項信息缺一不可
材質:明確產品主要成分,單一組分直接標注,多組分需按質量占比從高到低排序,用縮寫 +“+” 連接(如聚乳酸 + 淀粉合金標注為 “PLA+St”);
產品標準編號:需標注本國家標準編號(GB/T ×××××-202×)及對應產品標準號;
產品名稱:優先按已發布的國家 / 行業標準命名,無對應標準時可參照同類標準命名;
生物基含量實測值:以百分數(%)表示,需真實反映檢測結果,不可虛標。
②圖形標識 統一 模板,尺寸應同等比例縮小或擴大
標準提供專屬圖形標識模板(見圖),核心信息布局清晰:
頂部標注 “生物基含量 xx%”(填寫實測值);
中部標注材質(如 “PLA+St”)、產品標準編號(GB/T ×××××-202×)、產品名稱;
標識底色優先采用綠色(色號:R73G106B1),若受產品特性限制,可改用黑白或產品本色;
尺寸需根據產品 / 包裝大小調整,縮小或擴大時需保持比例一致,確保信息完整可讀。
③ 標識位置 4 項信息缺一不可
材質:明確產品主要成分,單一組分直接標注,多組分需按質量占比從高到低排序,用縮寫 +“+” 連接(如聚乳酸 + 淀粉合金標注為 “PLA+St”);
產品標準編號:需標注本國家標準編號(GB/T ×××××-202×)及對應產品標準號;
產品名稱:優先按已發布的國家 / 行業標準命名,無對應標準時可參照同類標準命名;
生物基含量實測值:以百分數(%)表示,需真實反映檢測結果,不可虛標。
4.標識標注要求
①產品材質標識
1.1 單一組分產品
由單一組分制得的產品,標識應符合第上一章的規定。
1.2 多組分的產品
混合物或合金的多組分產品,按照各種主要組成的質量百分比例大小,應從大到小依次排列,用名稱縮寫來表示成分,縮寫之間用加號“+”隔開。
示例:聚乳酸(PLA)和淀粉(St)合金,聚乳酸為主要成分,淀粉分散在其中,表示為:>PLA+St<
1.3 含添加劑的產品(可選項)
含單一填料或增強劑的產品,填料或增強劑應與主要成分一起標識,主要成分縮寫后加連字符,然后按GB/T 1844.2規定的縮寫符號描述添加劑,見示例1。
示例1:添加30%質量分數礦物粉末[碳酸鈣(MD)]的聚乳酸,表示為:
>PLA-MD 30< 或 >PLA-CaCO3 30<
含多種填料或多種增強劑或兩者均含有的產品,應標識填料或增強劑的百分含量,并用圓括弧加以括弧,見示例2和示例3。
示例2:含15%質量分數礦物粉(碳酸鈣)和25%質量分數玻璃纖維(GF)的聚乳酸,表示為:
>PLA-(GF25+MD15)< 或 >PLA-(GF+MD)40<
示例3:由含20%質量分數礦物粉和15%質量分數玻璃纖維的聚乳酸,表示為:
>PLA-(MD20+GF15)< 或 >PLA-(MD+GF)35<
1.4 生物基含量
生物基含量應用百分數表示。
國際上不同國家或組織對生物基材料的含量要求不同,附錄A給出了我國常見的生物基材料與制品生物基含量最低含量要求建議,附錄B給出了國際上主要國家或組織有關生物基材料與制品標識體系,并列出了相應網址鏈接。
注:生物基含量測試方法見附錄C。
② 標識位置
產品使用標識時,應標記在產品或外包裝上。
標識宜標注在產品本體,如底部、外側等明顯部位。受功能、外觀設計等影響無法在明顯部位標注的,則應標注在產品外包裝上。同時,產品說明書中應予以注明。
③ 標識顏色
標識顏色宜以綠顏色(色號:R73 G106 B1)為主;在產品不方便使用綠顏色時,應根據產品選擇合適顏色(黑白為主),或者模塑、烙印等方式標記時可采用產品本色。
④ 標識標記方法
標識的標注應采用模塑、印刷、壓花、烙印或其他清晰且不易拭除的標記方法進行。
標識應清晰可見,不易磨損,且不應損害產品的使用性能。
⑤ 產品名稱
產品名稱應標識生物基材料與制品名稱,如有已發布實施的產品標準(包括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則按產品標準進行命名,如無相應的產品標準,可參照已發布實施的產品標準命名。
5. 國際參考:同步全球主流標識體系
為幫助企業對接國際市場,標準附錄 B(資料性)匯總了 4 大國際主流生物基標識體系,包含組織機構、認證要求及官方網站,方便企業查詢適配:
美國 USDA BioPreferred 計劃:分 “強制性聯邦采購標簽”(自我認證)和 “自愿標簽”(第三方測試),需滿足對應產品類別最低含量;
日本 Biomass Pla 體系:生物基含量至少 25%(質量計),且不含禁用材料;
德國 DIN-Geprüft biobased 標簽:有機含量≥20% 可申請,按生物基含量分 “20%-50%”“50%-85%”“>85%” 三類;
奧地利 OK biobased 認證:有機碳含量≥30%、生物基碳含量≥20% 可申請,用 “一星(20%-40%)” 至 “四星(>80%)” 區分含量等級。
(關鍵字:生物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