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網站5月15日公布了2019年4月份全國電煤價格指數情況。4月份全國電煤價格指數為495.26元/噸,環比降1.01%,同比下降5.26%。
分省來看,4月電煤價格指數排在前三位的是廣西、江西及湖南,分別為688.09元/噸、663.62元/噸、625.5元/噸,環比分別變化1.33%、0.4%、-2.81%,同比分別下降7.65%、3.98%、6.43%。
4月電煤價格指數排在后三位的是新疆、蒙東及蒙西,分別為249.94元/噸、255.26元/噸、273.18元/噸,環比分別上升0.15%、0.76%、0.52%,同比分別變化6.03%、3.76%、-1.1%。
從環比漲幅和跌幅前三情況看,電煤價格降幅最大的價區分別為甘肅(-5.54%)、山西(-5.27%)、云南(-4.65%);電煤價格漲幅最大的價區分別為上海(3.68%)、海南(1.38%)、廣西(1.33%)。
從同比漲幅和跌幅前三情況看,電煤價格降幅最大的價區分別為海南(-15.23%)、福建(-11.89%)、天津(-11.09%);電煤價格漲幅最大的價區分別為新疆(6.03%)、黑龍江(5.67%)、青海(3.99%)。
其中,監測的31個省市(不含北京市)中,甘肅、四川、黑龍江等22個地區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行,下行省市范圍有所收窄,幅度在27.44元/噸以內;其他9個地區價格全部上行,漲幅在19.21元/噸以內。
煤炭主產地方面,陜西、山西煤炭價格均出現小幅下調。其中陜西地區4月煤炭價格指數為433.25元/噸,和3月份相比,下降3.64%,同比下降2.04%。而蒙東、蒙西4月煤炭價格指數出現小幅上調。
雖然4月份正值動力煤傳統的需求淡季,但今年市場表現相對樂觀,呈現淡季不淡的局面。不過,主產地與港口價格出現分化,區域市場存在較大差異。因水電發力疊加部分電廠進入檢修期,電廠日耗煤量整體略微回落,港口煤價弱勢運行。但從產地方面看,煤票略顯緊張,煤礦復產不及預期,主產地煤價以上漲為主。
煤電雙方作為唇齒相依的上下游產業,多年來一直處于此起彼伏的“零和博弈”狀態,煤價高則電力行業苦,煤價低則煤炭行業苦。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火電企業虧損面仍近50%,部分大型發電集團煤電和供熱板塊持續虧損。
“煤價持續處于高位,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作用有限也是重要原因。”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主任熊華文曾表示。
當前,盡快幫助火電扭轉虧損困境十分重要。“關鍵還是要理順電價形成機制,既要‘市場煤’也要‘市場電’。”熊華文指出,當前煤電聯動機制電價調整頻次偏少,調整門檻偏高,煤價波動傳導到電價波動的時間過長。
熊華文建議,以“小幅快調”為目標加快優化煤電聯動機制。對超過一定波動幅度、影響到下游企業和居民的電價異常波動,政府予以熨平。對煤電聯營出臺具體支持政策,尤其是鼓勵跨區域煤電聯營。此外,政府要支持煤電雙方簽訂有明確數量和定價機制的中長期合同和合作框架。
此外,當前國家已經出臺政策,明確中長期協議,可以實現發電上網電價與電煤價格聯動、銷售電價與用電產品價格聯動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并分別在2016年、2018年兩次發布政策,鼓勵煤電聯營,尤其是鼓勵煤炭和發電企業投資建設煤電一體化項目,以及煤炭和發電企業相互參股、換股等多種形式。
但在現實中,煤電聯營并不適合所有企業。將煤、電放在一個籃子中,存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風險,并不是所有發電企業必須走的唯一道路。對于眾多發電企業而言,通過電煤的長協、現貨和期貨等方式可對沖煤炭供應問題,同時實現“市場化煤電聯動機制”,即煤和電的價格協同、電力和終端用戶產品的價格協同。
協同的關鍵,是上下游數據有效、透明并輔以政府監管,實現數據的透明,滿足設定的聯動條件就自動聯動。各地政府可以聘請第三方來建設大數據平臺,統一標準、統一數據庫模板,由中央監管各地平臺成立與否、數據質量如何以及數據如何應用。
(關鍵字:4月 煤價 降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