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13(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本次對話的主題是“誠信、自律、發展、共贏”。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負責人分析了中國食品安全現狀,對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和管理,探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辦法發表了看法。
食品安全有賴整個產業的誠信
食品貿易正向全球發展,食品安全問題隨之呈現全球化的困難。今年英國報道了鱈魚的問題。鱈魚捕獲后要再經過存儲、銷售、加工等各個環節,才能到消費者的餐桌,鱈魚這樣的行程顯示出食品行業供應鏈的漫長,也讓人們了解到從農場到餐桌要經過多少地區、多少環節、多少企業。無論哪國政府,監管全球食品供應鏈都是一項嚴峻的挑戰,我國也一樣。因此,保證食品安全有賴整個產業的發展,需要企業的誠信自律,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才能實現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吃得舒心的目標。
抓緊建設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食品安全問題、標準問題是影響社會穩定和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面。
今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領域的重點工作是抓緊制定修訂規則,到目前為止已經修訂了300多項國家標準,明確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備案機構和工作機制。加強風險評估監測工作;制定部委級的食品應急預案,初步建立全國事故應急處置和流行病學的調查隊伍。做好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和宣傳程序工作,主動向公眾介紹食品標準、食品添加劑、食品營養等方面的知識,及時組織權威專家對社會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釋疑。
嚴查毒農藥瘦肉精水產違禁物
為了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農業部門嚴查高毒農藥、瘦肉精、水產品違禁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對蔬菜、食用菌等八大行業農產品[3.21% 資金 研報]質量安全風險隱患進行了摸底排查,對茶葉、畜產品、水產品等21類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實施了專項風險評估,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下一步監管工作重點,就是要“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違法違規行為,全面開展監管示范縣(區、市)創建,推行產地準出、質量追溯管理,消除行業性、區域性、系統性風險隱患,確保生產、消費安全。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需制度化
今年新組建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原來分散在幾個部門的生產、流通、餐飲環節監管資格進行了整合。組建以來,一手抓法規制度建設,啟動了食品安全法修訂工作。一手抓食品整合治理,開展了肉制品專項治理行動,深挖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啟動了打擊保健食品專項行動,深入治理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添加以及非法宣傳等活動。今年還將開展食品誠信活動,領導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進行有效監管,針對突出問題、薄弱環節開展專項整治。
(關鍵字:四部委 食品安全 毒農藥 瘦肉精 水產違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