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太倉檢驗檢疫局檢出一船鉻礦短重率高達23.8‰,為太倉口岸短重比例之最。
該船鉻礦來自莫桑比克,重3.6萬噸,鑒定人員在實施首次水尺計重時估算出其短少535噸,短重率高達14.7‰。2015年12月29日,該船卸貨完畢,太倉局檢驗人員再次對其實施了末次水尺計重,經過詳細測量和計算發現實際短重749噸,短重率21.1‰,貨值9.15萬美元。由于船方對鑒定結果持有異議,太倉局檢驗人員與船長逐一核對數據,經過近兩小時的反復排查,鑒定結果終于獲得船方認可。在隨后的水分測算中,鑒定人員發現,該批鉻礦含水量達3.34%,高于裝港報告顯示的3.03%,因此,該輪的干重短重量達到837噸,短重率高達23.8‰,是國際散貨運輸短溢重合理區間的近8倍。
進口散裝鉻礦是太倉口岸2015年新引進的礦種,全年共進口9船次,16.1萬噸,其中有8船出現嚴重短重。太倉局檢驗人員介紹,進口鉻礦短重現象在全國口岸均較為常見,建議國內收貨人在簽訂合同時,將結算重量約定為CIQ水尺數,以保障自身權益,維護貿易公平。
(關鍵字:鉻 鉻礦 太倉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