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錳業“取天下資源”大發展的啟示
錳是重要戰略資源,90%用于鋼鐵工業,可謂“無錳不成鋼”。同時,錳也是中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幾個產品之一。中國金屬錳行業依靠市場競爭優勢,把美國、日本的同行逼出業界。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在《中國錳業技術》序言中說:“我國錳工業的設備裝備、生產工藝技術、環境保護等方面均居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在世界錳業中不但是生產大國,而且是生產強國。”
寧夏天元錳業公司誕生在西部大開發伊始,壯大于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歷經十余年發展,年產錳量已達20萬噸,位列世界錳業生產首位。中國錳業技術委員會首席專家譚柱中說:“中國金屬錳行業近年來行業洗牌的結果,是寧夏天元錳業成為世界錳業布局的重要一極。”
劣勢如何變優勢
中國是貧錳國家,錳礦大部分布在廣西、湖南和貴州的“錳三角”一帶。地處寧夏地區的天元錳業創業時,曾飽受礦石所累。當時,國內金屬錳企業都背靠礦山資源,天元錳業依靠長距離運輸原料,缺乏競爭的優勢。老職工周興華回憶說:“那時沒有穩定的礦石來源,吃‘百家飯’,各種礦石成分不同,產品質量也不穩定,就一次次試驗……”
世界錳礦石資源主要產在南非、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國,天元錳業在“走出去”戰略中,將視線轉向了國外礦石。然而,國產錳礦石屬于碳酸錳礦,可以直接和硫酸反應。國外錳礦石大多為二氧化錳礦,需要復雜的轉化過程。同時,國外礦石含鐵量是國內礦石的三到五倍,除鐵成為技術瓶頸。為此,天元錳業和國內多家著名科研院校結成“產學研用”聯盟,進行科技攻關,自主研發出國內領先的還原焙燒工藝,使每噸金屬錳除鐵成本由120元降到不到6元錢。
提取1噸金屬錳,國產礦需要七八噸礦石,進口礦只需要3噸——原料劣勢因為技術創新而轉化成優勢,大量高品位礦石漂洋過海源源進入天元錳業的幾大料場,取天下資源,奠定了中國錳業的重要一極。
天元錳業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從年產能1500噸逐年擴張到8萬噸,再到20萬噸。目前新規劃的60萬噸電解錳生產車間已開工建設,將于年內投產。
不可復制的生產要素
天元錳業的經營業績,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特殊戰略。
土地資源——天元錳業廠區連綿37平方公里。中寧縣投資7億多元對北山地區推山填壑,形成數萬畝的工業發展園區。天元錳業的最大車間竟長達1.6公里。
能源優勢——寧夏人均發電量居全國第一位,沒在枯水期和用電高峰時拉閘限過電。電費在金屬錳行業的平均成本占三分之一左右,天元錳業電費成倍降低。加之西氣東輸主管道距離企業不到10公里,天然氣作為還原焙燒的清潔能源,更為其他企業不可比擬。
運輸優勢——由于寧夏鐵路運力不足,大量電煤用汽車運往天津港,再裝船運往南方各地電廠。汽車在返回時將天元錳業從國外進口的大量礦石作為輔貨“捎回”寧夏,每噸運價僅為主貨的60%,寧夏特殊的運力結構,大大降低了企業運輸成本。
氣候優勢——金屬錳最后有一道烘干環節,必須耗用電能。寧夏年均降雨量僅200毫米,每年5月到11月之間可以利用自然陽光烘干,通過節能,每噸產品可以降低成本30到50元。
人的主觀能動性加上客觀環境的“天助”,使天元錳業每噸金屬錳的成本低于市場平均成本1500至2000元左右,產品競爭力由此領先。
實現環保
金屬錳“知名度很大”,但“美譽度不高”。因為生產過程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企業不消滅污染,必因污染而消亡。
在引領行業進步的同時,如何實現環境優美,最大限度節能減排?天元錳業立足環保視野,在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推出新工藝、新材料,使企業逐步走向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
一本環保賬單記錄了環保工作的投入:投資2.02億元建設廢水綜合治理系統,實現廢水循環利用不外排;投資2200萬元建設除塵和酸霧吸收設備,解決廢氣污染問題;投資15.06億元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開工建設,消化了往年存留的各類廢渣;近兩年在廠區植樹29萬株,綠化面積2900畝。
至此,天元錳業生產環節中的“三廢”全部達到國家允許標準。
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寧在一年前將金屬錳生產領域的清潔生產技術推廣應用選在天元錳業。“中國電解金屬錳行業起步很晚,其井噴式發展始于新世紀前后,源于200系不銹鋼的發明。”段寧說,電解金屬錳行業迅速發展時期,也是科研院所市場化的時期,很多大院大所關注于鋼鐵等大行業,金屬錳行業的環保進步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目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寧夏天元錳業實施的電解錳行業生產車間全過程自動控制技術、錳渣無害化研究兩個合作項目正在推進中。
行業洗牌是錳業礪石
2013年,天元錳業金屬錳產能將達到80萬噸。80萬噸的概念,意指占世界實際產能的三分之一。
根據鋼鐵“十二五”規劃,中國的粗鋼需求量峰值不過8億噸左右,“去產能化”將成為鋼鐵業的趨勢。作為鋼鐵的上游產業,天元錳業的大規模擴張可謂逆風而行。
“未來幾年內,全國現有的一百多家電解錳生產加工企業可能銳減,至少幾十家企業將面臨兼并重組或者關停。”譚柱中說。
市場經濟的“叢林法則”優勝劣汰。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優勝者將引領行業前行,行業的適度集中將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寧夏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永耀說:“自治區將對天元錳業給予政策引導和支持,培植他們早日成為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在不久前的寧夏移民扶貧開發儀式上,1000多名生態勞務移民進入天元錳業務工。迄今這里已有當地員工15000多人。
以錳為本,循環發展,向高端產業延伸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天元錳業形成。有關專家預測,如果在國家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中,以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建立海外穩定的礦石基地,將促成國內礦業的更大發展。
(關鍵字:錳業 錳礦 金屬錳 電解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