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8月27日)上午9時,廣州市在白云區鳴泉居舉行首次中小客車指標搖號。經過45分鐘的搖號,首批5640個搖號指標陸續產生。
在廣州搖號的前一天,北京市舉行了2012年第8期小客車指標搖號。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公布的數據,共有105萬多個個人申請參與搖號,其中產生19926個中簽編碼,中簽率不到2%,再創新低,相當于53:1.
與北京市的中簽率相比,廣州市的首次搖號競爭并不激烈。據統計,廣州首月有58405宗申請角逐10907個新車上牌指標,申請者總體成功率為18.6%,中簽率接近6:1。對此,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會長嚴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與市民對《廣州市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試行辦法》持觀望態度有關。“第一次搖號結束后,隨著不中標人數的累計,以及市民對于相關政策越發了解,后續中簽率會持續走低。”嚴斐說。
在昨日舉行的首輪搖號中,應產生1090張新能源車牌,但由于此次新能源車的單位和個人指標通過審核的申請者不足指標總數的20%,因此通過審核的單位和個人都是“100%中簽”。據了解,剩余904個指標將轉入下期普通車搖號。
數據顯示,960個個人新能源車指標只有170個人申請并中簽,130個單位指標僅16個申請并中簽。也就是說,全部新能源申請僅為186宗,占比號牌總數僅為17%。
“新能源車申請人數落差之大是可以預計的,由于相關實施細則設定的車型要求,消費者可選車型本就偏少。”嚴斐告訴記者。
有分析認為,新能源車中簽率遠高于傳統車短期內并不能改變新能源車的銷售狀況,但如果這一現象長期存在,也許會鼓勵本地車商上市更多的新能源車品種,屆時其使用率會逐漸上升。
(關鍵詞:廣州市 白云區 小客車 指標搖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