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意見》圈定了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的四大重點領域,還具體明確,到2015年,全國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達1000公里、城市燃氣普及率94%、城市污水處理率85%等多個具體指標。
《意見》指出,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拉動投資和消費增長,擴大就業,促進節能減排。《意見》還明確了當前加快城市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的四大領域,并提出具體目標:
一是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國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1000公里,同時力爭完成對全國城市危橋加固改造,地級以上城市建成橋梁信息管理系統。
二是加大城市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到2015年,完成全國城鎮燃氣8萬公里、北方采暖地區城鎮集中供熱9.28萬公里老舊管網改造任務,管網事故率顯著降低;實現城市燃氣普及率94%、縣城及小城鎮燃氣普及率65%的目標,實現全國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質達標雙目標,重要防洪城市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防洪工程體系。到2015年,全國中心城市基本形成500(或330)千伏環網網架,大部分城市建成220(或110)千伏環網網架。
三是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城區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建設完成污水管網7.3萬公里,3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左右。
四是加強生態園林建設。到2015年,確保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60%。
在頗受關注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方面,《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的目標。
今年5月,國務院明確將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權下放地方,減少了審批流程。上月,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今后3年,我國城市地鐵運營里程將新增1000公里,這相當于過去40年我國地鐵運營里程總數的一半,將帶動投資6000億元至7000億元。與此同時,9個城市將告別“無地鐵”的歷史。
對于將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審批權下放地方,不少業內人士擔憂或將導致地方政府新一輪的投資沖動。對此,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黃民近日表示,此舉并不會導致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審批權的下放不是簡單的下放,國家會在規劃層面強化約束,在建設過程中加強監管,在事后還要做好相關的調控工作。未來會逐步建立全國軌道交通投資項目數據庫,動態監測掌握項目審批和建設情況。
(關鍵字: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