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實業這么苦,對銅的需求量很難出現復蘇。”佛山大瀝一家做金屬回收的公司負責人對6月銅進口大增表示不解。中國海關數據顯示,6月銅進口量升至九個月高點,同比、環比分別增加9.7%和5.9%。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各家公司的庫存非常高。
高庫存的同時大量進口銅?南都記者多方調查發現,銅進口量的勁升或不是來自實業的拉動,而是在信貸稀缺、流動性告急的情況下,銅更多地作為擔保品讓企業從銀行獲得比貸款成本更低的融資。“這種融資模式在佛山南海很興盛,深圳也很常見。”某股份制銀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表示。
反常的銅進口量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6月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為37.99萬噸,為2012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比增加9.7%,環比5月上升5.9%。這一數據一改過去的頹勢,數據顯示,今年5月,中國銅、銅合金及半成品進口量為35.87萬噸,同比下滑14.5%。
不過,這一數據讓不少人士產生懷疑。佛山做金屬貿易的民營企業在看到該數據后提出質疑:“國內的實業這么苦,對銅的需求量很難出現復蘇。”佛山大瀝一家做金屬回收的公司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證實,目前各家公司的庫存非常高。和銅進口增長相反,中國6月鐵礦石和原油進口量均較前月下降。
“這極有可能是因為流動性偏緊帶來的。”珠三角一家股份制銀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說,銅融資的方式自2011年初以來在國內盛行,在國內不少銀行都可以做。
對于這種融資模式,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國進口商通過信用證進口銅后,銅材進入中國保稅區,進口商再將這批銅向銀行質押獲得現金,而且有時同批次融資銅反復質押貸款,以獲得更多銀行資金。
銅融資的新模式
不過,南都記者獲悉,在中國打擊虛假融資后,銅融資有了新的方式。盛大期貨珠海營業部副總經理谷滿倉表示,在他的接觸中,一些客戶借助一張銀行遠期信用證從銀行獲得比貸款成本更低的融資,而銅搖身成為部分國內企業獲取低息資金的重要手段。具體操作上,進口來的銅,中國國內企業通過授信銀行開立遠期信用證給境外貿易商,到單T/R(信托收據)得到貨權單證,“轉賣”其他貿易商或通關后國內市場銷售,即期獲得相應貨款,信用證到期后再償還銀行資金。
“而這就給企業帶來了幾個月的流動資金。”谷滿倉表示,銅進口商持有人民幣現金的3-6個月里,就能投資回報更高的人民幣資產。他指出,類似的融資方式,還有融資鋁、融資鋅、融資橡膠、融資油等等。
高盛(亞洲)有限公司分析師袁飛也對6月的銅進口數據有類似的看法。他表示,近期中國短期利率的上升令進口銅融資交易的獲利空間非?捎^。因為當前經利差調整后的銅進口套利窗口明顯打開,這推升了中國對海外原材料的需求,而這很有可能正是近期中國保稅倉升水漲至180-200美元/噸的紀錄高點、LME亞洲注銷倉單增多、LME價差收緊的推動因素。“近期銅進口增加,不應該看作是市場走強的表現,其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流動性緊縮、而非實際需求/備庫。”袁飛說。
“這種融資模式在佛山南海很興盛,深圳也很常見。”上述股份制銀行貿易融資部負責人表示,這種方式對于銀行來說沒有太多風險,何樂而不為?
8月份之前或暴露風險
不過,也有銀行人士認為,高盛所稱“現金換銅”是正常的貿易。一位股份制銀行行長向南都記者表示,這種模式中,進口商不過打了個擦邊球。充分靈活運用了融資政策,即用借來的外匯做貿易,用賣銅后變現的人民幣做短期理財產品,提高資金收益。但時間上,與以往的融資銅模式相比,這種方式中,銅實際上是有進入實體的。
實際上,南都記者獲悉,一位國有銀行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近期風聲有點緊,由于中國展開打擊熱錢,一些中國銀行[-0.37%資金研報]業已經停止為較小型的進口銅貿易商提供融資,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銅貿易融資面臨壓力。
安信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佟玲在研究報告中表示,上海、浙江、河北及廣東的多家銀行,已經停止對銅貿易商開立信用證。而5月至今,融資銅管控嚴格程度愈演愈烈,不管是外匯額度管制還是銀行不予審批開立信用證貸款,兩頭堵的措施確實起到了抑制作用。這倒逼融資進入實體領域。她指出,融資銅變身實體銅后,銅企業紛紛以各種理由開始減產,也無法對沖大量融資銅流入真實供需鏈的沖擊,除非短期內中國需求可以強有力復蘇。
“極小概率事件。”佟玲表示,融資銅流入市場的沖擊很可能在8月份之前暴露,伴隨需求萎靡影響,將會直接導致現貨價格支撐不住伴隨期貨紛紛下行。
(關鍵字:銅進口 進口銅 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