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仍傾向于開展逆回購操作,下調存準預期再度降溫
昨天是節后首個公開市場操作日,央行進行了1650億元7天期和1000億元28天期的逆回購操作,由于本周約有1600億流動性到期,昨天單日2650億元的巨量逆回購,已提前鎖定本周公開市場凈投放格局。
節后逆回購巨量狀態不改
在由于國慶長假暫停兩期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昨日正式開工,當日便大手筆開展了逆回購操作。
央行公告顯示,昨日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開展了兩期合計2650億元逆回購操作,具體是7天期1650億元逆回購和28天期1000億元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3.35%和3.60%,均與此前持平。
逆回購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回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屬于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
統計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逆回購規模為1700億元,到期央票規模僅為100億元,因此本周公開市場上資金缺口僅為1600億元。
在央行昨日通過逆回購投放2650億元之后,本周公開市場操作已提前鎖定凈投放,且規模在千億元以上。
市場分析人士預計,本周四央行逆回購規模仍將在千億元以上,屆時本周公開市場凈投放規模將至少在兩千億元以上。
本月逆回購到期堪稱天量
央行之所以節后延續巨量逆回購的態勢,這主要源于本月大規模逆回購操作到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本月逆回購到期規模高達8150億元,這還不包括此后新實施的諸如7天期逆回購等。
“9月央行進行的大手筆逆回購操作,給10月公開市場累計了大量的到期規模,勢必將會再度加重流動性壓力。”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逼迫著央行只能實施巨量逆回購向市場投放資金。
此外,10月份財政存款的季節性增加也有可能抽掉市場3000億元左右的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外匯占款的低位增長態勢也基本仍將延續。近期人民幣貶值預期仍在不斷上升,同時流向新興市場的資金也出現企穩,意愿進一步減弱。這種情況下,外匯占款流出的格局在短期內仍無法打破。
市場對流動性趨緊的擔憂再起。從理論上講,繼續開展逆回購操作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是央行對沖大量逆回購到期影響的兩大可選政策。
下調存準預期再度降溫
不過,從目前央行的態度來看,其似乎仍然傾向于繼續開展逆回購操作,而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等重磅政策料將保持穩定。
“逆回購和下調準備金率具有可相互替代性。但綜合來看,央行將更加傾向于采取逆回購來平穩市場資金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601988)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逆回購操作的連續性和平穩性更好,有利于引導和保持貨幣市場利率運行更加均衡,也符合央行貨幣政策更加市場化的方向。
前已經有明顯的跡象表明,我國經濟增長在四季度將實現溫和反彈,前期大量投資項目的刺激效果也將繼續顯現。同時,超萬億元的中央財政收支盈余也意味著我國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方面彈藥充足。
在此背景下,8月初以來就此起彼伏的存準率再次下調預期已經不斷減弱。
高盛日前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未來幾個月中國央行通過下調存準來放松政策的可能性較小。
“更多依靠公開市場操作與央行謹慎的貨幣政策立場相符,有助于從總量上放松可用資金規模,并允許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內的整體經濟在總融資成本未見進一步降低的情況下實現再杠桿。”高盛報告指出。
央行此前要求銀行在今年12月前將同業代付業務由表外轉到表內,此舉可能會加大通過銀行貸款融資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在沒有確鑿證據表明超額準備金已降至令銀行無法放貸的情況下,這對于短期貨幣政策調整而言可能并非主要考慮因素。”高盛稱。
在高盛看來,還有諸多因素可能妨礙存準下調,比如貨幣政策的決策者可能認為國際收支順差收窄只是暫時現象,決策者可能對通脹和資產價格風險感到擔憂等。
(關鍵字:央行 央行巨量逆回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