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統計局公布的7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1%,雖在榮枯線上但連續第四個月下滑。而匯豐7月份中國制造業PM I終值為49.3%,雖在榮枯線下但連升三月。兩份PM I數據間的差距收窄至0.8個百分點,為去年10月以來最窄。
對此,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有所差別,但大體趨勢一樣。匯豐PM I預見性更強,5月已見底回升,官方PM I的底部應該是7月,預計8月份之后都在榮枯線以上,經濟開始回暖。
此外,7月份廣東省重點企業PM I為50.0%,連續4月回落,在榮枯線附近膠著。廣東省經信委經濟運行處處長趙旭平向南都記者表示,這表明廣東經濟正在尋底,接下來廣東將繼續利用倒逼機制來加速轉型提升經濟質量。
三份數據都在尋底
日前中國統計局公布的7月份中國制造業P MI為50 .1%,連續第四個月下滑,創下8個月以來的最低值。而匯豐7月份中國制造業PM I終值為49 .3%,創3個月以來的高點。另外,從近8個月以來兩家機構分別公布的中國制造業PM I數據來看,官方的數據全部位于50.0%的榮枯分水嶺之上,而匯豐的數據則全部處于50.0%的榮枯分水嶺之下。
此外,廣東省經信委公布的7月份廣東省重點企業P MI為50 .0%,比6月回落0.4個百分點,延續今年3月以來逐月回落態勢,整體繼續處于50.0%榮枯線附近小幅波動的膠著狀態。
對于跟國家統計局數據的差異,匯豐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稱,一是調研所采集的樣本量不一樣;二是采集的樣本有所差異,匯豐的樣本中以民企、中小企業為主,而官方的樣本則以大中型企業為主。三是兩家機構所采用的季節性調整的方式不一樣。
而對于廣東的PM I數據低于全國,廣東省經信委經濟運行處處長趙旭平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解釋說,廣東是出口大省,受外部市場影響較大,且先于全國進行轉型升級,因此經濟數據先于全國回落。
趙旭平向南都記者表示,三份數據其實都反映了當前經濟正在尋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也認為,全國7月份PM I比6月微幅回落0 .1個百分點,降幅繼續縮小,表明經濟增長筑底企穩跡象進一步明顯。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財政政策的支持以及對民間投資準入的放寬,都將有助于經濟在未來幾個月出現明顯好轉。
廣東PM I年底前或止跌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 I與匯豐PM I之間在今年3月時相差5個百分點,為兩年來最大。而目前差距為0.8個百分點,為去年10月以來最窄。
對此,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匯豐PM I和統計局公布的官方PM I權重不同,季節性調整也不一樣,所以數據有所差別,但大體趨勢是一樣的。“相比而言,匯豐PM I的預見性更強,官方PM I有些滯后。”向松祚說,匯豐PM I往往先于官方PM I下降,也會率先回升,波動幅度相對較小。
向松祚分析,從去年底以來,兩者出現分歧,匯豐P MI都在50%以上,官方PM I在50%以下。但從今年4月份開始,兩者就趨同。匯豐PM I已經在5月份見底,而官方PM I的底部應該是在7月份。而且,在匯豐PM I中,企業去庫存指數所占權重較高,因庫存壓力對制造業企業影響較大。而7月份數據表明,企業去庫存的壓力有了很大緩解。
據此,向松祚預計,估計下個月兩者就會有個交點,8月份以后兩者都會在50%也就是榮枯線以上。即從8月份開始,預計經濟會開始回暖。
此外,兩份P MI數據中就業指數雙雙下滑,官方7月制造業的就業指數為49 .5%,比6月下降0 .2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繼續減少。匯豐7月制造業的就業指數從6月的48 .8%降至7月的47 .7%,為2009年3月以來的低點。
對此,向松祚表示,經濟下滑中,企業往往會挺到最后一刻才開始壓縮員工,因此就業指數往往滯后兩三個月。預計接下來就業指數可能還會下滑三個月左右。三個月之后能否回升很難講,很可能是保持平穩態勢。因為在經濟回暖后,企業不會馬上開始招人。他認為,目前的失業狀況沒有2008、2009年那么嚴重,有些行業如鋼貿企業等在裁員,但有些行業如電子商務等也在招人,整體情況則比較穩定。
就廣東而言,趙旭平表示,目前廣東就業形勢穩定,廣東將繼續利用危機的倒逼機制來加速轉型提升經濟質量,因此會犧牲一定的速度。“只要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內,就不用著急。”趙旭平認為,廣東PM I預計年底以前可能止跌回升。